恒大造车狂奔:350亿能解转型焦虑?

恒大锲而不舍进军汽车领域的背后, 除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 更隐含房企转型的焦虑。
铁打的恒大, 流水的造车厂商。
2018年最后一天恒大与法拉第未来 (以下简称“FF”) 宣布和解。半个月后, 恒大再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 斥资9.3亿美元牵手NEVS, 以恒大雄厚的资本结合NEVS高端技术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
对此, 《商学院》向恒大方面证实了此消息。恒大方面表示, 恒大并购NEVS后还将基于全新整车研发平台开发并推出涵盖入门级、中高端、豪华及超豪华级别的国际领先智能电动轿车、SUV及MPV等全系列多品牌产品。
相比不少造车新势力遇到的资金难, 恒大似乎“不差钱”, 走上了“买买买”的路, 涵盖了造车产业链上需要的整车、电池、充电桩、销售服务等环节。而这7个多月的, 恒大造车的花费已经超过350个亿元。
前有FF, 后有NEVS。不惜砸下重金的恒大究竟在下一盘怎样的棋?恒大为何执着于造车?如今, 房地产企业去地产化已经成为了主流, 造车真的是地产行业的首选吗?
与FF决裂
FF是恒大造车路上最大的“伤疤”。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乐视集团的创始人贾跃亭。
2017年中旬, 乐视集团规模宏大的乐视生态链崩塌, 公司遭遇严重的资金链危机。贾跃亭抛下乐视的一堆“烂摊子”, 孤注一掷, 远赴美国造车, 意图东山再起。
此后, 贾跃亭的造车梦与恒大集团的转型不谋而合, 于是在2018年6月25日, 恒大健康以67.465亿港元的价格, 收购了香港时颖手中持有的Smart King公司45%的股份。而Smart King公司是2017年年底香港时颖与贾跃亭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 贾跃亭以FF汽车公司作为抵押, 占股33%。
“贾跃亭造车最缺的就是资金, 而恒大集团恰好‘不差钱’, 恒大看重的是贾跃亭辛苦建立起来的汽车制造产业资源, 两家公司互相弥补, 各取所需, 当时看来似乎是一笔十分合理的买卖。”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如是评价。
按照协议的约定, 恒大集团供血的20亿美元分3次支付, 2018年底前支付8亿美元、2019年支付6亿美元、2020年支付6亿美元。2018年的8亿美元在今年5月25日已提前支付完毕。
而事情的反转发生在2018年10月, 双方开始“对撕”。
双方诉讼战, 原因只有一个:贾跃亭太缺钱了。2018年12月5日, FF还发布声明称:现正面临严峻的现金流危机。
“FF是贾跃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没有了FF汽车, 贾跃亭几乎一无所有, 只有一身的足额债务。由此, 双方展开了对FF汽车股份的争夺战。”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 当时的贾跃亭, 应该是倚仗恒大目前已经投入的巨额投资, 不会半路退出, 一定会继续投资。但恒大并不是贾跃亭认为的“软柿子”, 恒大为了利用FF汽车的品牌和资源, 在国内获得融资, 于是要求贾跃亭让出FF汽车公司的股份, 彻底退出。
而就在大家认为双方继续“扯皮”之际。2018年最后一天, 双方用和解来为这场纠纷画上句号。恒大集团持有FF香港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 但是FF香港与贾跃亭的FF公司已经不再有任何关联。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认为, 这显然是一个比较妥当的结果, 在电动汽车市场一日千里的时刻, 双方一旦陷入旷日持久的诉讼纷争, 很可能将错失快速切入市场的窗口期。
牵手NEVS
显然, 许家印的造车梦并未因FF“止步”。
据恒大方面称, 中国是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 传统燃油汽车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次再次收购新能源汽车企业, 是恒大由地产开发积极向高科技转型的体现。
根据公告内容, 除了收购的9.3亿美元以外, 恒大健康的总投资额为11亿美元, 其中7.47亿美元已经于本公告日期前支付, 剩余投资将于2019年6月30日或之前支付。此外, 恒大健康还将以股东贷款的方式另投入1.53亿美元。恒大之所以对NEVS下此重注, 在于NEVS强大的背景。
恒大集团真正看中的, 是NEVS集团在2012年收购的瑞典萨博汽车公司, 这家拥有75年历史的汽车公司曾经是军用飞机的制定制造商。
NEVS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全球性电动车企, 致力于成为全球可持续的共享智能出行生态的领军者。
据了解, NEVS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涵盖了“三电”动力系统、车联网、生产和制造等领域, 如电池冷却系统、车辆安全系统及车载空气净化系统等均为世界领先技术。同时, 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hoenix系列纯电动汽车研发平台, 具备屈指可数的纯电动汽车整车正向研发能力, 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已实现量产级应用。
NEVS于2013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并在2015年在天津设立了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NEVS作为目前获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核准的新能源汽车整车资质十家企业之一, 拥有已达到量产能力的瑞典特罗尔海坦以及中国天津生产基地, 并正在筹建上海生产基地。
钟师强调,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 生产资质一直是心头的痛。而恒大拿下NEVS之后, 就获取了生产资质。

值得注意的是, NEVS已具备量产和交付能力, 目前已研发两款达到量产条件的纯电动汽车车型, 首款量产车型在2018年已实现批量交付。
为什么选择萨博?“萨博比FF更有底蕴, 欧洲老牌车企, 拥有强大技术储备, 又很有创造力, 当年第一个研发涡轮增压技术, 又和飞机结合等等, 相比PPT造车至今没有量产的FF更有明显实力。”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指出, FF91依旧还是没有走到量产, 而NEVS已经有了量产车。
众所周知, 自2018年初, 恒大宣布进军高科技产业后, 过去的一年来,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恒大的大动作一直不断。2018年9月, 恒大以145亿元巨资入股广汇集团成为第二大股东, 广汇集团下辖三家A股上市公司广汇物流、广汇能源和广汇汽车。截至2018年中期, 广汇汽车已布局全国28个省市, 持有771家4S店, 以及60个乘用车品牌。
此外, 作为配套措施, 恒大也已布局充电桩领域。《商学院》记者查阅启信宝发现, 2019年1月2日, 恒大高科技集团出资设立了“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亿元, 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软件的技术研发、充电设施的设计及运营服务等。
“恒大集团与汽车产业结缘, 始于2014年, 许家印提出了恒大未来多元化的发展布局, 为此, 恒大多年来开始向文化产业, 健康产业等行业涉足, 成立了恒大健康集团, 同时, 恒大也看中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恒大集团完成了NEVS公司的收购, 完成了造车产业链的布局, 这将是恒大“造车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不管是此前恒大选择放手FF, 还是此次恒大选择牵手NEVS, 恒大的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造车, 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机会在哪?
恒大为何执着于造车?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相对于车市整体下滑的势头, 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6万辆, 同比增长61.7%, 并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会达到160万辆。可以看出, 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之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高速发展。而作为谋求多元化发展的房地产巨头, 恒大自然不愿与新能源汽车失之交臂。
“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新房销售规模在2018年差不多14万亿, 到达顶峰, 2019年预计就会下滑, 不少地产公司纷纷开始转型。”严跃进表示, 恒大锲而不舍进军汽车领域的背后, 除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 更隐含房企转型的焦虑。
“比起其他造车新势力, 恒大最大的优势是资金充足, 集团背后是房地产、金融、健康、旅游及体育项目的支撑, 总资产达万亿元。”钟师指出。
钟师指出, 恒大的挑战依然不容小觑。一方面在进展速度上, 2019年、2020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时期, 特斯拉上海建厂提速, 计划今年夏天初步建成, 年底开始生产Model 3, 并计划2020年量产。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外资品牌近两年加快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新合资品牌涌现, 产品的定位更加精细化;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寻找更多的生存空间等等。因此, 恒大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 还有传统汽车制造商。
在产品上, 前期恒大能否依靠NEVS打响进军汽车市场的“第一枪”至关重要, 这将决定一个品牌的生存和长久生存的机会。“今年下半年NEVS将推出的9-3X, 据悉这款车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或为355km, 补贴后售价大概在16.98万元, 且延续了萨博的平台基因。”罗磊表示, 其实市面上同级别、同价位的车不仅多样, 而且续航里程更高。因此, 恒大急需给新车标定更为突出的卖点, 要么是续航里程、颜值, 要么是价格优势等。
除此之外, 量产交付也是难题之一。以目前进展相对较快的造车新势力为例, 已经量产交付的蔚来融资总额超过150亿元, 目前首款车ES8已经完成1万辆交付目标, 第二款车ES6也已上市, 计划今年3月开始交付;威马汽车融资总额超过200亿元, 2018年9月28日, 首款车EX5开启交付, 其第二款车威马EX6计划于今年9月上市;小鹏汽车的融资总额已达100亿元, 首款车G3已经上市, 并开始交付。
相比之下, 还未量产的恒大压力凸显。严跃进强调, “萨博及NEVS的技术, 到底能否助力恒大实现造车梦、量产的数量及水平有多高, 仍待市场检验”。恒大还需注意的是转型中的风险把控, 否则会拖累恒大的主业房地产业务。
“新能源汽车是个风险投资, 投入资金量非常大的产业。”罗磊认为, 尽管新能源车销售方式有别于传统燃油车, 但同样强调线下体验、线下售后。因此, 恒大能否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品打通了流通环节, 构建起完善的渠道、销售、服务等体系也至关重要。
新能源汽车是个风险投资, 投入资金量非常大的产业。尽管新能源车销售方式有别于传统燃油车, 但同样强调线下体验、线下售后。
作者:董枳君 来源:商学院
【版权提示】本站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转载内容都已标明出处,如发现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证明及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autombiz.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本站原创、转载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时点汽车对观点赞同或支持。